打印
日期:2019-04-29 08:07
來源:中國建筑新聞網
農民工含淚討薪,施工安全事故頻發,環境噪音污染嚴重……長久以來,這些問題一直是困擾建筑業的頑疾。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主管部門到相關企業主體,從法律政令到企業制度,很多“藥方”都意在解決這些頑疾。
而在重慶市兩江新區,記者通過走訪工地、政府主管部門、以及以重慶千變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工程項目管理平臺解決方案提供方,看到了這些難題的破解新法——建設“智慧工地”。
建立人員實名制系統 讓農民工按月足額拿工資
每到年底,國務院和發改、住建等部委,都會開展清欠專項行動,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然而,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始終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建筑工地出現欠薪金額大、人數多的情況時,就會導致有的農民工產生過激行為,群體鬧事討薪,造成嚴重后果,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清欠辦負責人說。由于農民工流動性大,包工頭花名冊常常造假,監管部門根本無從核實真偽。“所以,對農民工工資發放一直沒有找到有的監管效辦法。遇到農民工討薪的情況,長期以來只能本著‘以不出事為原則,出事要能解決’的態度。”由于建筑業是人員密集型行業,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利用智能化、大數據,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實現有效且精準的管理。
為此,兩江新區建設局多次調研,走訪多個企業和項目,共同探討,結合行業特點開發建成了“建設項目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系統對施工人員實名制信息進行精準采集。
“我們工地每個在崗工人都進行了實名制登記,利用智慧工地APP,掃描工人身份證,并上傳照片。” 江北嘴金融城4號項目副經理王冶說。為加強人員進出管理,還在工人的安全帽里加裝了進出閘機的芯片。工人通過門禁時,人臉識別加上安全帽上電子芯片雙重驗證,他的姓名、職務、所在班組和上午的工時等信息便清晰地顯示在了大屏幕上。“重要的是這考勤還做不了假,還杜絕了代打卡現象。”王冶邊說邊用手機現場操作。 像江北嘴金融城4號項目這樣的智慧工地,兩江新區有500多個。8萬多名農民工的信息通過人臉采集系統錄入到數據庫,每位工人的到崗情況都能通過人臉打開精確登記。工人們的工資發放也連著這個“智慧大腦”,一旦給工人們發放的工資和數據庫記錄的工時對不上,那建設管理局的監督職能將馬上啟動。
“我們的平臺系統與工商銀行等10家銀行進行了專線連接,并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 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清欠辦負責人說,銀行將根據系統采集的農民工考勤情況,每月將工資足額打到農民工的卡上。這樣一來,減少了勞務分包企業、各種層級包工頭等多個中間環節,有效解決了農民工工資清欠問題。
系統自動監管預警 實現差別化管理
“王經理,你們工地有個工人作業區沒有帶安全帽,請你立即進行處理。” 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監督員劉穎正通過電話,要求某工地負責人整改。
發現這一情況,可不是靠監督員眼睛,而是工地上的“天眼”。工地提前把工地工人帶安全帽和不帶安全帽的識別方法錄入系統,只要工人出現在攝像頭覆蓋區域,系統就能感應到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如果沒有帶,系統就會拍照下來自動預警。
兩江新區建筑管理局監督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監管局大數據平臺上發出的各種預警。他們手中的電腦聯系著全區500多個工地的各種信息,包括塔吊、施工電梯、卸料平臺等危大工程數據均連入其中。
“工地上的危大工程都安裝有黑匣子,我們可以實時監測這些特殊設備的載重、角度、幅度、高度、受力、震動、制動等敏感信息。”劉穎說,哪里出了問題,系統都會自動報警。 “以前我們對工地監管,就是靠腳跑出來的,監管效率不僅低、效果也不佳?,F在通過系統,可以實現差別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劉穎說。
揚塵噪音實時監管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隨著城市化迅速發展,重慶的建筑工地越來越多,這雖然是城市建設的必經之路,但也給環境帶來了影響。
“目前,重慶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兩地’定位,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正全力實施‘三大攻堅戰’和‘八項行動計劃’。” 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信息辦負責人說,在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就明確提出,要打好藍天保衛戰,抓好施工、道路等揚塵管控。
為此,兩江新區的每一個智慧工地,進門最顯眼的位置便是自動環境監測儀器。“它能對施工現場的PM2.5、噪聲、污水排放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云平臺,系統根據數據分析情況自動啟動處理機制。” 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信息辦負責人介紹,比如,揚塵檢測數據一旦超標,噴淋就會自動啟動,直至數據降低到正常范圍,為作業人員和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打破信息壁壘 政府、企業、項目實現互利共贏
通過深入采訪,記者看到,兩江新區智慧工地平臺系統的建設,讓建筑行業“人、機、料、法、環”各關鍵要素在三級聯動的系統平臺上實現無縫鏈接,大大提升現場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建筑施工質量、安全、成本和進度的控制水平。
“智慧工地平臺是一個開放共享的行業平臺,政府端、企業端以及項目工地端均可參與其中。” 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信息辦負責人說。“智慧工地不只限于‘互聯網+’政務的概念,不僅僅是政府監管手段的改革,更是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受益的是參建各方。” 作為兩江新區智慧工地系統的獨家研發單位,重慶千變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專注于提供智慧工地整體解決方案,是國內政府側智慧建造領軍廠商。他們將大數據、智能化、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傳統建筑行業,積極致力于用信息技術推動建造工業化,目前已為全國5個?。ㄖ陛犑校┳〗◤d、50多個地級市住建委提供服務。
據了解,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自2017年10月1日正式啟動“智慧工地”建設以來,在全國率先構建起“政府、企業、項目”三級聯動的建設管理格局,實現對施工進度、人員勞資、質量安全、設備管理、綠色施工等情況在線監管,該區城市智能建設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兩江新區轄區智慧工地在建數量達472個工地;現場啟動環境污染應急措施1267起,同比下降35%;安全預警4520起,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信息辦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入“智慧工地”應用,進一步優化“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臺相關技術,全力推進“智慧應用”與項目施工管理、行業監督管理深度融合。
Copyright ? 2002-2022 www.pf3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